朱襄细细将自己在视察途中见到的事告诉子楚, 并附带改进意见。
秦律的残暴在于太细了。
如果连耕地需要耕几尺都要规定,做不到轻则罚钱重则徭役,那么几乎人人都会犯罪。只要基层官吏不做人,农人就能被折腾死。
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法律, 国家都要根据自己的行政能力来配套。细致的事可以用教导和奖励还做, 不能写在法律中, 更不能做不到就惩罚。
朱襄在秦国待了这么多年, 总算知道历史中秦始皇时期占人口五分之一的刑徒是怎么来的了。
秦兴于秦律,也亡于秦律。
没有胡亥踩的这一脚油门, 秦也会迅速灭亡。
子楚听得十分认真, 认真地忘记自己是一个弱鸡。
身体不好的人顶多泡半小时温泉,就要坐起来休息一下, 吹吹凉风散散热, 或者直接用凉水蘸帕子搭在头上, 不然就会头脑昏沉。
子楚光顾着听朱襄在那里激动地唾沫乱飞,泡了整整两个小时。
但他感到不对的时候,已经有点晕了。
李牧最先察觉不对,赶紧扶住往水里跌倒的子楚,把子楚拖上了岸。
朱襄吓得要给子楚按压胸膛做心肺复苏, 被李牧推开。
“去拿凉水来。”李牧冷静道。
朱襄一边端来凉水, 一边道“难道是泡温泉泡晕了这么弱”
刚刚喘过气来的子楚气得一拳朝着朱襄揍去。朱襄身体一偏, 就躲过了子楚没有准头的拳击。而子楚因为生气,又软塌塌地晕了过去。
李牧骂道“赶紧去找太医别捣乱”
朱襄先喂子楚喝了一杯水, 才裹着袍子去找太医。
太医就在附近,很快就来了。
经过他判断,子楚果然是泡温泉泡晕了,只需要休息一下, 多喝水就好。
太医温婉告诉子楚,大王啊,臣说过你最多只能泡半小时。
子楚使劲摆手让太医走。
朱襄道“下次泡温泉,我给你在一旁放个沙漏。”
子楚很生气“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话”
朱襄道“我如此关心你,怎么不是好听的话我去厨房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水果蔬菜,给你做点清淡的。说来温泉附近可以种反季节蔬菜瓜果,你种了吗”
子楚道“没有。”
朱襄嫌弃道“浪费。”
他又给子楚喂了一杯水,盯着子楚喝完后才去厨房。
朱襄离开后,子楚对帮他扇扇子的李牧道“你看这个朱襄,是不是完全不尊敬我这个秦王”
李牧道“是。”
子楚惊讶“你不帮他说话”
李牧无奈道“我说不出违心的话。君上,你不该这样纵容他,他会变本加厉。比如同意他横穿楚国。”
本来李牧不同意朱襄横穿楚国,朱襄也打消了这个荒谬的主意。哪知道子楚提前预知了朱襄的念头,下秘密诏书同意朱襄出行,并为他准备了廉颇接应。
子楚见李牧满腹怨言的模样,干咳一声,道“寡人累了,睡一会儿。”
他眼睛一闭,假装睡着了。
李牧“”
李牧一边继续为子楚扇扇子,一边继续劝说“君上”
闭着眼睛的子楚打断道“寡人睡着了,别吵。”
李牧深深叹了口气,不说话了。
他嘴角浮现笑意。
没有冰箱和冷链运输,就算秦王的厨房里也没有多少新鲜的水果蔬菜。
子楚在温泉行宫置有冰窖,里面冻着一些南方来的橘子之类。但那些水果基本都蔫了,只能说能吃,但肯定不好吃。
蔬菜还好,白菜萝卜在冬季也能生长,总算为秦王的厨房增添了几分从地里采摘来的新鲜。
在温泉里泡晕了,一时半会儿闻不得油腻的东西。朱襄选了一些菌菇,用厨房备好的鸡汤做成清汤,给子楚做清水菜。
厨房里随时都备有炖煮之类的菜品,灶火一直没熄灭,以备秦王随时取用。
如鸡汤、鸭汤、鱼汤和各种甜粥咸粥,都已经熬化了,十分美味。
朱襄选了一锅鸡汤,先用竹筛子筛一遍,又用棉纱布筛一遍,然后让膳夫将鸡胸肉切成茸,放入筛过两遍的鸡汤中,待鸡肉茸成熟后再次过滤,就得到一锅滋味浓厚的清汤,看得膳夫眼睛都直了。
这膳夫已经伺候秦王很多年。当朱襄还住在咸阳的时候,他从朱襄那里学到了许多烹饪方法。
不过朱襄不太喜欢太复杂的烹饪方法。复杂等于浪费食材,朱襄一向都只做可口的家常菜。
再说他也不是什么大厨,真让他做太夸张的菜,他也不会做。
这是朱襄第一次向他展现“浪费”的厨艺。
用砂锅熬一锅滋味浓厚的鸡汤,然后将鸡汤做成仿佛清水般的模样,这就是长平君曾经笑称的吃鸡不见鸡吗
朱襄做完后,叮嘱膳夫“这等浪费的烹饪技艺,不要沉迷,否则就是如易牙般的人。”
膳夫立刻从喜出望外中惊醒,大汗淋漓“是,是,下官谨记于心。”
朱襄点头,将菌菇、白菜和萝卜切丝切片,依次下进清汤煮熟,然后端给子楚。
见子楚睡着,李牧扇扇子,朱襄大声道“既然夏同已经睡着,我们就把他的汤喝掉。”
子楚立刻睁眼。
李牧将子楚扶起来,道“你非要气君上吗”
朱襄疑惑“我怎么气他了有点烫,稍等。”
朱襄把汤放在桌上“在汤凉下来之前,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子楚笑骂道“你把我当政儿哄吗”
朱襄道“你就说听不听吧。”
子楚拿起李牧放在床沿的扇子,自己给自己扇风“什么故事”
朱襄道“这要从女娲补天说起。从前有座山,山上有根葡萄藤”
子楚打断道“等等,这和女娲补天有什么关系”
朱襄道“我胡诌的。”
子楚用扇子打朱襄,李牧扶额叹气。
这二人有完没完了为什么蔡泽和蔺贽不在这里
不,只能让蔡泽在这里。蔺贽若在这里,会更加混乱。
朱襄和子楚在打打闹闹中讲完了七个葫芦娃的故事。
朱襄已经记不得葫芦娃是什么故事,反正胡诌就好。
他俩在打闹,李牧认命地拿起另一把扇子,给汤扇风降温。
子楚和友人相处时,不喜欢有其他人伺候。朱襄、李牧等人也是一样。所以凡事就自己做了。
子楚喝完汤后,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温泉泡晕之后,缓过气来也快。子楚还有力气抱怨,怎么不在汤里下点面皮稻米什么的,吃了等于没吃,没饱。
朱襄将这碗精心准备的汤的做法叙述了一遍,强调他花了很多工夫。
但子楚也强调,没吃饱。
李牧继续扶额。
他们有完没完之前这两人不是在说正事吗
他赶紧把话题转移到正事上,刚还表现得很急的朱襄和子楚却说,明天再考虑。
现在天色已晚,就算考虑也考虑不出什么。明天再慢慢想。
李牧忍不住了,问道“那君上你何苦在温泉中晕倒”
朱襄大笑。
这事确实是急不得的。
第二日,子楚先看了朱襄的上书,然后自己批改删减了一番,让朱襄重新抄了一份,然后拿朱襄重新抄写的上书,召集行宫中的陪同卿大夫一同商议。
子楚虽离开了咸阳,去行宫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些重臣,不是完全当撒手掌柜。
蔡泽和蔺贽镇守咸阳的时候,重要的事也会快马加鞭送给子楚过目后再决定,不会擅自做主。
只是苦了马。
朱襄重新抄写的上书删减了许多具体内容,只简略地说明了自己的建议。
这样朱襄没有点名道姓,就不会得罪具体的人。
虽然子楚认为有自己的保护,朱襄得罪了人也无所谓,但能少一点麻烦更好。
同样,朱襄的上书中抨击秦律的一部分建议也被子楚删掉了。秦律在秦国扎根许多年,若拿到朝堂上讨论修改,一定会引起很大麻烦。所以子楚准备回咸阳后,和蔺贽、蔡泽、荀子商议后,自己以下诏的方式,悄悄改了就成。
秦律每年都会修订,这种小事,为避免麻烦,夹杂在复杂的律令修改中,直接执行即可。
秦王特有的应对朝议矛盾的方法只要绕过朝臣就行。
朱襄觉得这样不好。但想起这是个君主专制国家,他就释然了。
虽然这样以后遇到昏君肯定会出乱子,但昏君肯定会出乱子,不差这一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