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725 字 14天前

张郃笑笑,不吭声。在他看来,耿湛待会儿就没心情听他讲古了。首战大败,士气受挫,麹义这时候叫他来绝不是问问情况这么简单,军法伺候是意料之中的事。

麹义不动声色,问了几句交战时的伤亡情况。耿湛满不在乎。他虽然损失了三百多弓弩手,但未伤根本,找机会再补回来就是了。冀州北部善弓弩的很多,只要肯花钱,随时随地能招到人。

麹义随即又问起战斗经过,双方优劣。耿湛刚打了败仗,还没回过神来,哪里说得清楚,支支吾吾说了几句,被麹义一反驳,他就哑了,梗着脖子,看着远处,不理麹义。

这时,麹义派去查探战场的人也回来了,汇报了战场勘察情况,主要提到了三点:首先是对方弓弩强劲,射程远,破甲能力强,不少箭矢射穿了盾牌和甲胄,杀伤力比预计的要高很大,这应该是耿湛部下伤亡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长矛手、刀盾手阵型不够坚固,在弓弩手受创,未能及时阻击关羽的时候,刀盾手、长矛手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关羽轻易突入阵中。最后是耿湛接战不力,抢先逃跑,造成阵势溃败,被关羽掩杀。

麹义没有再说什么,挥挥手。他身后的亲卫们扑了上去,将耿湛和他的亲卫放倒在地,亲卫将游虎更是手起刀落,一刀将耿湛砍死,随即又割下他的首级。

麹义平静地吩咐道:“传首诸部,通报他的罪名。传令,都尉陈定为校尉,整军再战,不得有误,否则耿湛就是他的模样。”

一名亲卫应了一声,用长矛挑起耿湛的首级,跳上马,向各营奔去。每到一营,就大声宣布耿湛的罪名,重申麹义的命令,另一名亲卫向耿湛的阵地奔去。

张郃看在眼里,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被麹义的冷酷惊住了。校尉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要么是有家族支撑,要么是军中著名的勇士,每战有功,否则一个普通士卒是升不到校尉这个层次的。耿湛是兼而有之,是巨鹿耿氏支族,本人也勇悍过人。如果不是他族兄耿武是韩馥的长史,当年又力劝韩馥不要让出冀州,后来被袁绍杀了,耿湛可能早就独领一部,或者官居中郎将了。

麹义随即又下令,命各部多备大盾和硬弩,以数量优势来抵冲刘备部的军械优势。麹义的兵力是刘备的两倍,把硬弩集中起来用,数量依然可观。张郃看在眼里,暗自盘算,深受启发。他之所以留下来不走,不仅是想看刘备的实力,更想从麹义这儿学习一点用兵之道。

“儁乂,我知道耿湛与你是故旧,不过军法不留情,不能给你说情的机会。”

张郃心知肚明,哪里会怪麹义。麹义只要让耿湛有求情的机会,他反而不好处理。“将军军法严明,有司马穰直之风,我早有耳闻,今天算是领教了。”

麹义朗声大笑,随即又叹了一口气。“刘备军械优势明显,想要重创他,难度不小。”

张郃点头附和。他也觉得这件事不容易,麹义能胜,但他肯定要付出重大伤亡。如果袁绍及时来援,麹义没有后顾之忧,还可以和刘备拼一下。如果袁绍不能及时赶到,麹义是不可能全力以赴的。

接下来的战局正如麹义和张郃所料。耿湛之死震慑了诸将,没人再敢大意,纷纷按照麹义的要求调整战术。陈定率部强攻关羽阵地,在伤亡过半,自己又被关羽击成重伤的情况下,他得以撤到后阵休息。

麹义连续不断地派人猛攻。一波攻势还没结束,另一波攻势又在准备之中,根本不给关羽调整喘息的机会。在连胜三阵后,关羽的箭矢告急,箭阵优势大大减弱,冀州军逐渐扳回上风,开始压着关羽打。关羽凭借个人勇武,接连率部强突,又连胜三阵。

下达完第七波攻势的命令,麹义转身看着张郃,笑道:“儁乂,技痒否?和关羽交交手?”

张郃的注意力一直在右翼,一半在双方交战上,一半在关羽身上。关羽连突六阵,换了两匹马,而且冲击的时间越来越长,士气、体力都明显衰退,麹义这时候请他出战,等于给他送功劳。

“关羽武艺不凡,能和这样的高手较技是我的荣幸。”张郃翻身上马,提起大戟,向麹义拱拱手,率领大骑士向右翼赶去。

第1239章 棋差一着

刘备在选择这片地形作为阵地的时候,就为自己和麹义各挑了一个土坡作为中军。一高一低,相距六七百步,高的在北,留给自己用,低的在南,留给麹义。

站在坡顶,他能将整个战场尽收眼底,包括麹义的中军。从张郃追赵云到达战场开始,刘备有一大半的注意力就落在这里,哪怕是麹义派人攻击他的中军也不例外。两个土坡离得太远,他看不清麹义,甚至认不清将旗,只能隐约看到有将旗移动。当张郃的将旗向东侧移动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麹义派出的是哪个将领,但他能从将旗的形制大致猜得到这个将领的级别,大概有多少人。更重要的是,他猜麹义这是要对付左翼的关羽。

关羽所在的左翼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麹义接连七次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压得紧,关羽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大大超出刘备的预料。这一方面要归功于这大半年的严格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关羽个人,不仅是他的勇武,还有他对士卒的体恤。

也许是出身不同,诸将之中,关羽对士卒最关心。与他对士大夫的横眉竖眼截然不同,他待士卒如子弟。在这一点上,他和孙策非常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孙策也体恤士卒,但他只将吴会籍士卒称为子弟兵,关羽却是待这些幽州籍士卒如子弟,不仅关心,而且护短,为此和他、张飞都发生过冲突。

所以他麾下将士训练时不惜力,作战时不惜命,每次校阅都和拼命差不多,不拿冠军就跟死了人一样,看到谁都没好脸色,直到下一次将冠军夺到手。

一旬一小校,一月一大阅,关羽来之前,张飞、田豫基本六四开。关羽来了之后,他一人独占七成。

这也是刘备对关羽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麹义麾下最精锐的力量是他那八百凉州劲卒,个个是对付骑兵的高手,让公孙瓒在界桥吃苦头的就是他们。麹义在黑山作战,每到僵持不下的时候就会派这些人上阵,往往能一战定胜负。

可是刘备没想到麹义会一上来就揪着关羽不放,连续七次攻击,一副不打倒关羽誓不罢休的架势。眼看关羽久战力疲,麹义还不放过,又派人增援强攻。如果关羽被击溃,刘备就等于折了一臂。当麹义再派出西凉劲卒决胜负的时候,他没有同样的力量反击。

刘备咬咬牙,派人传令赵云,让赵云移动到左翼和中军之间。如果关羽主动求援,那就让赵云策应关羽。如果关羽不同意增援,那就在由赵云建立起一道防线,作为新的左翼。以他对关羽的了解,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后者,不拼到最后一人,让关羽开口求援是不可能的事。

赵云在后阵休整,接到命令,立刻赶到刘备和关羽之间。他冲在最前面,来到阵前,一眼就看到了张郃的战旗。再看看张郃的位置,他不禁暗自叫苦。不用说,张郃这是冲着关羽来的。如果是平时,张郃真未必是关羽的对手,可是现在关羽连战数阵,早已力疲,张郃又是精细之人,善用绵密功夫,克制住关羽的可能性非常大。

赵云不敢大意,一边派人通知刘备,一边做好接战的准备。

张郃也看到了赵云。不过他并不紧张,麹义会有安排。不出所料,赵云刚刚出现在阵前,麹义就从后面调了一营过来,正好挡住赵云的去路。五百刀盾手,五百长矛手,一千强弩手,严阵以待,只要赵云有意出击,这一千张强弩就会成为他的噩梦。

对付骑兵,强弩向来是第一选择。

刘备还没接到赵云的提醒时,麹义已经调动人马。等刘备知道对面那人是张郃,很可能专为关羽而来,他明白了麹义这一营调动的用意,急得直跳脚。麹义有兵力优势,有近万弓弩手可用,他却没这么多人。如果强令赵云出击,无异于将宝贵的骑兵往强弩箭阵里送。如果让赵云按兵不动,久战力疲的关羽面对张郃又凶多吉少。

现在可行的办法只有一个:让右翼的张飞出击,吸引麹义的注意力,让他无法调集重兵攻击关羽。

可是这样做很不合算。即使是野战,攻守双方的伤亡也不同。守方不用移动,可以更好的保持阵型,可以节省体力,从容不迫的展开战术动作,尤其适合这种新练成不久的士卒。这些人训练得很好,但战斗经验不足,阵而后战可以让他们一心反击,不用担心移动时的配合问题。一旦主动进攻,他们就要面临阵型变换,一旦配合不到位,被对方抓住破绽,趁隙杀入,很可能就是一场惨败。

对面可是麹义,作战经验丰富的河北第一名将,他捕捉战机的能力无疑是第一流的。也许他调集重兵不断的猛攻关羽的阵地,却迟迟没有展开对中军或者右翼的强攻就是在等这个机会。

刘备的额头全是汗,手心也湿漉漉的。他在战袍上擦了又擦,连战袍都被擦破了,还是觉得手潮。

他有点后悔。不应该急于求成,找麹义作为第一战的对手。一战成名不太可能了,全军覆没倒是越来越可能。麹义来得比预期的慢,他很可能会派人包抄身后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可是一旦有消息传来,就迟了。

要不……趁现在损失还不大,先撤?

这个念头一起,随即又被刘备自己否决了。撤退比进攻更难,进攻还有士气可用,撤退却非常容易形成溃败。军心易乱难整,一旦将士们以为打败了,随时可能失控,他再想控制住阵型难于登天。

怎么办?刘备汗如浆出,脸色苍白。他不由时地摸着耳垂,心里暗自祈祷。刘氏祖先啊,你们要保佑我。孙策啊,你的话一定要应验。我已经听你的建议,将那棵如华盖一般的大桑树砍了,如果这还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我跟你没完。

就在刘备纠结的时候,关羽再一次冲出战阵。

张郃一直在盯着他,关羽一动,他立刻催马加速,穿过冀州军特地留给他的通道,迅速将马速提到极限。马蹄声越来越急,骏马放足狂奔,四蹄几乎腾空,溅起一路的碎泥和草屑。张郃身体前倾,双手握戟,盯着越来越近的关羽,暴喝一声:“关云长,河间张郃在此,速来受死。”

第1240章 关羽战张郃

关羽武功好,马快,刀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