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668 字 14天前

第1228章 隐私

弘咨微微一笑。“马公以为他该死?”

马日磾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董卓的旧部是朝廷的一个隐患,不能碰,不能提。董卓死了,但包括他女婿牛辅在内的旧部还占据着河东、弘农和并州,随时可能威胁长安。李儒身为其中一员,马日磾当然觉得他该死,却不能宣诸于口。

马日磾强按心中不安,低下头,开始读文章。他知道李儒曾是董卓的心腹,董卓入京后的很多事背后都有李儒的身影,几乎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早已存了反驳的念头。可是他看来看去,却找不到反驳的机会。李儒写的每一件事都很确凿,都是他亲身经历,不仅逻辑通畅,还有人证、物证。李儒当然有为董卓辩解的意思,但他并不是强辞夺理,而是陈述事实,也不是颠倒黑白,非说董卓无辜,只是说有不少事董卓是为人所误,并非他一个人的责任。

这其中最让马日磾心惊肉跳是袁隗、袁基被灭门的经过。李儒详细讲述了经过,指出当时董卓并不在洛阳,实际负责这件事的是王允和士孙瑞——尤其是王允,董卓的确曾下令杀袁隗以泄愤,但袁基不在其中,更没有少长咸灭的要求,是王允、士孙瑞借题发挥,杀袁隗、袁基满门。

李儒的这个结论有逻辑依据:董卓的本意是看到了袁绍、袁术的分歧,想在他们之间制造隔阂,拉拢袁术和孙坚。当时他还打算与孙坚联姻,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杀袁术的长兄袁基,刺激袁术?还有人证:这件事是他转达王允的,当时有什么人在场,他记得一清二楚,也写在文章里。还有物证:董卓的手令还保存在他的手中。他当时是尚书令,掌管宫中文书,见王允假公济私,他就知道情况不对,将相关的公文藏了起来。

看完文章,马日磾惊出了一声冷汗。李儒没有指明袁绍在其中的作用,但是这篇文章一旦公布天下,王允、士孙瑞将成为众矢之的,袁逢的故吏将视他们为仇敌。如果袁绍不能顺应他们的要求,与王允、士孙瑞断绝联络并声讨之,他们将弃袁绍而去,转投孙策或袁耀。

袁基满门被杀,袁耀就是袁逢的继承人,他继承了袁逢的安国亭侯爵位,也就继承了袁逢的人脉。

不用说,这件事背后肯定有孙策的推动。

马日磾看着文章,心脏一阵阵乱跳,手指发麻,不受控制的颤抖着。他觉得嗓子发干,努力咽了两口唾沫,才让自己的声音不那么沙哑。“这篇文章……是李儒送你的?”

“不是,是从平舆来的,孙将军接到文章后,命人刻印出来,分布四方,我也得到了一份。”

马日磾心中一声哀叹。他看到文章是印制而不是手写时,就料到了这个结果。南阳有印书坊,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印书坊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抄千万份。不用说,得到这样的利器,孙策没有不用的道理。他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天下人也快看到了。身在襄阳的蔡邕肯定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很可能会通过他的笔写进史书,相关人等都会在历史上留下污名。

要想化解这种不利影响,袁绍只有一个办法:击败孙策,掌握书写历史的权利。如果考虑到豫州有疫情,即使冀州形势再不利,一场大战也在所难免。不用天子拉拢孙家父子,袁绍也不放过他们。

马日磾知道诏书内容,他觉得朝廷此刻与孙家父子联姻并不是理性的选择,正好孙坚不在,朝廷还有纠正错误的机会。他立刻写了一封奏疏,附上那篇文章,派人紧急送往长安。

……

“李儒还没死?”

黄琬的眼角抽搐着,一掌拍在案上,震得笔砚一阵乱跳,一滴朱砂溅了出来,正好落在王允的名字上,一片血红。黄琬眯起了眼睛,盯着被朱砂染红的名字看了片刻,忍不住又骂了一声。

“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还被人抓住了把柄,该死!”

站在他面前的太尉掾何逵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文章是他拿来的,看到文章的那一刻,他就知道黄琬会发火,却不知道黄琬会发这么大的火,而且说出这样的话来。

听这意思,这件事并非李儒捏造?

何逵心里有一丝失望。他是黄琬的故吏,对黄琬的人品一向敬佩有加,从没想过黄琬有如此狠厉的一面。就因为要帮袁绍,枉杀袁氏满门,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他们怎么下得了手。说董卓残忍,他们比董卓还残忍。

“子高,立刻作书袁本初,将这篇文章附上。”

何逵露出片刻犹豫。“黄公,袁盟主正在幽州作战,看到这篇文章,怕是……”

黄琬抬起眼皮,瞅瞅何逵。“怎么,你以为仅凭我们能攻克浚仪,拿下豫州?”

何逵苦笑。他又不傻,岂能不知道洛阳的情况。朱儁被罢免之后,孙坚也主动撤离了浚仪,曹豹、许耽率领的丹阳兵不能用,黄琬能用的就是屯田兵。这些屯田兵和孙家父子没有直接联系,也没有受过他们的恩惠,在黄琬太尉身份的节制下,攻击浚仪不会有思想上的障碍,但他们的战斗力却不敢恭维。虽然黄琬上任后极力笼络人心,提拔了不少将领,得到了这些人的效忠,可也只是勉强控制而已,想和朱儁一样如臂使指还需要时间。

“那为什么不缓一缓?”

“不能缓啊,缓则生变。”在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故吏面前,黄琬比较放松。“我听说朱儁去了汝南,又去了南阳,快则半载,迟则一年,他就会给朝廷上疏言事。到时候朝廷会不会变卦,谁说得准?如果再来一个地震或者日食,我这个太尉也会被罢免。”

黄琬拿起李儒的文章抖了抖。“谁知道李儒手里还有多少文章,又会抖出什么事来?本以为将来九泉之下无法面对袁公父子,没想到报应现在就来了。做出这样的事,我死不足惜,党人谋划了几十年的事因此功亏一篑,那就太可惜了。”

何逵咽了一口唾沫,鼓起勇气。“黄公,这件事……是真的?”

黄琬垂下了眼皮,幽幽地一声叹息。“子高,我私德有亏,连累了你,甚是惭愧。你若因此与我绝裂,我不会怪你。”

第1229章 时不我待

何逵看着神色黯然的黄琬,心中不忍,只得暂时放下心中芥蒂,提醒道:“黄公,袁盟主虽坐拥四世三公之资,得天下党人拥戴,但毕竟只有冀州一州,兖州连年激战,已然荒残,青州只得其半,还要防着田楷、陶谦反扑,刘和虽然占据下邳、广陵,自保尚且不足,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忙。仅凭冀州与黄公手中的这些人马,能击败孙家父子,夺取豫州吗?就算能胜,孙策退守江东,依然是对峙之势,奈何?”

“是啊,扬州丢得太快,豫州……”黄琬连声长叹,没有再说下去。豫州是袁绍本州,也是集中的地方,本是袁绍最重视的一州,这才以王允和他等人先后出任豫州。他们的确在豫州扎下了根基,以致于孙坚接任豫州刺史的时候什么也做不了,只有虚名而已。

可是孙策不同,他用三四年时间一步步的挖空了他们在豫州建立的根基,如今支持袁绍的豫州世家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那些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他这个故豫州牧到此,居然没有几个人敢来响应他,让他代替朱儁出镇洛阳的意义丧失大半。

如果再等几年,豫州就要成为孙策的豫州了,到时候就算袁绍拿下豫州也很难立足,豫州不仅不能成为他的助力,反而会成为他的包袱,让他无力他顾。

“时不我待啊。”

何逵也不知道如何劝黄琬。黄琬知道现在发起攻击不是好机会,可是他也清楚,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现在可能还有机会,再等几年,等孙策全面掌握了豫州,袁绍可能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太尉。”有掾吏快步走了进来,气喘吁吁。“豫州有大疫。”

“什么?”黄琬愣了一下,随即站了起来。

“豫州有大疫,孙策已经下令封锁边境,尤其是平舆,无令不得出入。”掾吏将一张告示摊在黄琬面前。告示皱巴巴的,残缺不全,显然是从榜上偷偷揭下来的。好在内容还算完整,黄琬看完,慢慢坐了回去,盯着案上的告示,半天才说道:

“豫州不幸,党人幸。”

掾吏不明所以,何逵却心知肚明。豫州大疫,孙策自顾不暇,这是袁绍的好机会。也许不用袁绍出手,孙策就会被疫情重创。就算他能逃过一劫,面对养精蓄锐的袁绍,他也没什么还手之力。

不过这顾然是豫州不幸,却未必是党人之幸。在何逵看来,黄琬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自欺欺人,对袁绍这几年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现在的袁绍未必就是他心目中的袁绍,就算袁绍战胜了孙策,也未必是党人之幸。

看看何颙、张邈的境遇就知道了,他们当年可都是袁绍的臂膀。何逵本想提醒黄琬,可是看他那一脸的落寞,权衡良久,还是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

巨马水,南岸。

袁绍勒着坐骑,立在河岸之上,看着正在渡河的大军,眉头轻锁。